刘文西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评论文章
黄河赞

  虽然黄土文化的灿烂历史,有很多都可以作为我创作的素材,但画母亲河,画黄河纤夫,画黄河子孙,却是我久存心底的愿望,也是最能燃起我创作的激情.作为一个画家,为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普通劳动者树立丰碑,可以说是我义无旁贷的责任。 ——刘文西     万里黄河奔腾东流,穿流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,黄河纤夫们辛劳一天,迎着夕阳的霞光归来,黄河越发显得灿烂光辉。我多次写生在黄河岸边,听着这母亲河的涛声、吼声,船工们在逆流中拉纤,拼搏在激流险滩,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两岸,他们一辈子在战胜困苦艰难,创造着美好的未来。黄河,你塑造了华夏女儿的磅礴气魄,激起我对黄河船工的崇拜,这样的精神,这样的魂魄,给人以力量,给人以希望。这正是我崇敬的劳动者。我要为他们树立丰碑。 —— 黄土画派 刘文西  2004年

国画家刘文西 放笔黄土高原

水墨画家刘文西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,他也塑造了陕北。人们不会忘记,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《祖孙四代》带给人们的震撼。他以博大的胸襟,过人的智慧和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精神,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、关注人类、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。从《毛主席和牧羊人》到《同欢共乐》,从《书记和老农》到《沟里人》,这些画作已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。   刘文西的心连着陕北人民,情系着黄土高坡,几十年来,他的足迹遍布陕北的乡乡镇镇,他画了几千个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。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寄托在陕北的这片黄土地上。刘文西不止一次地说:“作为一个艺术家,从置身于陕西起,我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,十几次在陕北度过春节,结交了数百个农民朋友。可以说,我的血液里有一半曾来自陕北,我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。”因此,为黄土地树碑,为劳动人民立言,赞颂生于斯养于斯的人民,已成为他作品中不朽的灵魂。   近年来,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病痛的折磨,仍以极大的热情沿着黄河故道,开始了他的黄河系列作品的创作。相继问世的《黄河子孙》、《黄河汉子》以及正在创作中的巨幅长卷《黄土人...

记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刘文西

 当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,不少人对新版100元人民币面上的毛泽东头像发生了极其浓烈的兴趣。是啊,细细端详,慢慢品味,其笔触是那样的细腻,那般的洗练;形象又是这般的丰满,如此的传神。欣赏着、欣赏着……人们对满脸充盈慈爱的领袖油然而生出无限的敬意。   欣赏之余,人们关注的则是其设计者了。一个不深刻了解毛泽东的人,一个没有深厚生活积累的人,一个没有精湛艺术功底的人,是无以肩负这一重任的。是的,担纲此重任的不是别人,正是有着酽酽领袖情结、享誉海内外的黄土画派创始人、中国美协副主席、西安美院名誉院长、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、著名画家刘文西。 播撒希望满目春   刘文西,出生在著名的越剧之乡——浙江省嵊州一个叫水竹安的小山村。那里山峦绵绵、水流淙淙,是物华天宝、钟灵毓秀之地。孩提时代的刘文西,在青山绿水间放牧、割草,耳濡目染,早就为大自然造化的诗情意趣所陶醉,他要捕捉灵感,他要抒发情感,他要用画笔为家乡亮丽风景增色添彩,他要用画笔尽情讴歌家乡纯美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。刘家自有着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,父母见儿子有此心意和志趣,1950年他们把儿子送进上海育才...

人民艺术家刘文西:情系黄土地,创作为人民

 陕北的黄土地,那是创作的根,是创作的源泉    毛主席《讲话》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,毛泽东提出:“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……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。这是唯一的源泉,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,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。”    对此,刘文西在接受采访时谈道,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,我国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,在这个过程中,新与旧、健康与腐朽、先进与落后等方面的矛盾、撞击、磨擦层出不穷,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,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是什么?迷茫的、徘徊的、困惑的问题不少。所以作家、艺术家要以思想家的高度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,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人,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人,这确实是一个时代的责任。艺术家应该更好地观察、认识、表现生活的主流和本质,更好地去表现生活的主旋律,这是我们文艺家的工作重点和社会责任,也是国家、人民所需要的。主旋律的作品产生和创作是比较困难的,但是总要有人去攻难关、去探索、去创新、去创造。    1...

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

Processed in 0.230(s)   27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