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文西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评论文章
刘文西黄土人长卷二:米脂婆姨

  当2006年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,刘文西先生的《黄土人》长卷第二部分《米脂婆姨》组画也搞定了。   2005年,中国画坛的长青树刘文西先生宣布不卖画,不送画,开笔潜心创作他的《黄土人》巨幅长卷。   刘文西先生今年已73岁,他2003年初在雪地上滑倒,腰部骨裂一直未好,因为他做不到医生要求他卧床静养,他放不下他的艺术创作。中国的画家有两大类状态,其一是以生命换艺术,其二是以艺术养生命。刘文西先生属于前一种。一般画家问鼎长卷都是在年富力强的三、四十岁,而刘文西先生问鼎《黄土人》长卷,是在他72岁。实际上,刘文西先生长卷早前已经动笔,画成的28米《安塞腰鼓》与《陕北秋收》,精彩之极,观之令人震撼。但是,刘文西先生觉得1.5米的高度,不能让他酣畅淋漓的去表现陕北人形象,追求完美的他做出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:为实现他最后的夙愿,决意再次挑战人生,重新绘制《黄土人》长卷,将其高度定为2.1米,长度为:刘文西先生生命有多长就画多长。刘文西先生要把他陕北农民形象仓库里50多年那笔巨大的积累,象蚕吐丝一样的用手中的妙笔,一点一点的变成他为陕北人造像的最美的长卷。壮烈有如“春蚕到...

刘文西:我创作的根我创作的源

 1950年我在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美术,当时我17岁,第一次听到王琦先生给我们讲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,讲得很生动,印象很深。当时发给我们的这本书,我一直保存到现在,不断学习,它指引着我一生的文艺道路和艺术实践。从那时起,我决心一辈子沿着《讲话》指引的道路去实践、去创作,向人民学习,向社会学习,了解人、熟悉人,了解生活、熟悉生活。获得了人民情感和创作激情,心甘情愿地投身到为人民而创作中去。   文艺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,用革命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武装自己,自觉地用正确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指导自己的文艺道路和文艺实践。同时,创作是非常艰苦的艺术劳动,从生活感受到构思、构图、寻找艺术语言,到完成创作,是一个较长的过程,慢慢成熟起来。创作要有感而发,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,有了感情、感受、感动的人物和事物,选择自己最感动最感人的而且适合于绘画表现的、有深刻社会内涵又有完整形象美感的画面画出来。这要在生活中勤观察、细体会、勤记录、多思考,要长期积累,偶然得之。     几十年来为了熟悉生活,了解人民,我在陕...

十大画派集结陕北 感受刘文西与黄土地的深情厚谊

当今时代,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,更是一个基本 的文化和文明的过程。文化与经济、政治相互交融,在综合国力竞争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。文化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 和支配性要素;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;文化已 深深融入经济之中,生产力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质的提升;提高 文化产业的比重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。为此,我们特意推 出《论衡•取势——寻找陕西文化新高度》。 刘文西带领黄土画派画家深入陕北采风。    春天开始的时候,由西安美术学院和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主办、 全国各画派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在西安开幕。关东画派、 冰雪画派、岭南画派、南昌画派、海上画派、浙江中国人物画派、黄 土画派、黄山画派、新金陵画派、漓江画派等各画派学术带头人和组 织带头人,以及十一届美展油画金奖获得者白展望和国画金奖获得者 苗再新出席,并参加了陕北过大年采风活动。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坛名 家、学者欢聚一...

用生命换取艺术———读刘文西新作《米脂婆姨》

 当2006年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,刘文西先生的《黄土人》长卷第二部分《米脂婆姨》组画也搞定了。   2005年,中国画坛的长青树刘文西先生宣布不卖画,不送画,开笔潜心创作他的《黄土人》巨幅长卷。   刘文西先生今年已73岁,他2003年初在雪地上滑倒,腰部骨裂一直未好,因为他做不到医生要求他卧床静养,他放不下他的艺术创作。中国的画家有两大类状态,其一是以生命换艺术,其二是以艺术养生命。刘文西先生属于前一种。一般画家问鼎长卷都是在年富力强的三、四十岁,而刘文西先生问鼎《黄土人》长卷,是在他72岁。实际上,刘文西先生长卷早前已经动笔,画成高2米、长28米的《安塞腰鼓》与《陕北秋收》,精彩之极,观之令人震撼。2002年至2003年,刘文西先生又起稿16幅长卷组画,高为1.5米,总长为24米。但是,刘文西先生觉得1.5米的高度,不能让他酣畅淋漓的去表现陕北人形象,追求完美的他做出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:为实现他最后的夙愿,决意再次挑战人生,重新绘制《黄土人》长卷,将其高度定为2.1米,长度为:刘文西先生生命有多长就画多长。刘文西先生要把他陕北农民形象仓库里48年那笔巨大的积...

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

Processed in 0.354(s)   27 queries